SUMMARY: 本次“设计与生活”的小旅活动由建筑设计师团队导览,了解建筑设计过程的细节点滴,体会孩子们欢声笑语背后的设计寓意,探索建筑师们不断推陈出新的灵感来源。
始于2017年的“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在设计和管理上大胆创新,为深圳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福田样本”。【走向新校园: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已于近日在深圳少年宫开幕,本次展览是对“新校园行动计划”的首次完整记录和公开展示。
本期设计与生活立足于“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设计实践,以【走向新校园——探访高密度校园设计】为题,计划带领青年建筑师及市民一同前往“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部分已落成项目,探访高密度校园设计的“福田样本”。
时间
2020年11月7日(周六)13:45-17:30
地点
深圳市少年宫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特邀嘉宾
展览导览
于敏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
校舍导览
蒋滢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关于红岭实验小学
红岭实验小学及其周边城市的所在地原本是福田区西北部的一座名为安托山的小山。这座小山在城市中广为人知是因为它供给了大量用于城市填海扩张的花岗岩土石方,以至于山体被基本削平,仅剩在小学西侧的一座孤独的小山包。其余场地在采石行动逐步退出后被平整为城市开发用地。
“山谷”庭院、上下错动的水平层板、疏松的细胞组织以及有机的绿化植入系统均是项目中回应高密度和亚热带的南方气候的建造策略。而更为重要的是,建筑师希望通过红岭实验小学的建造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探索高速发展之后的高密度城市里公共性设施的全新空间范式。
时间
2020年11月14日(周六)13:45-17:00
地点
深圳市少年宫
梅丽小学腾挪校舍
特邀嘉宾
展览导览
于敏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
校舍导览
何英杰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助理
韩国日
深圳元远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王卫国
深圳元远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师
关于梅丽小学腾挪校舍
福田区校园项目多为既有学校改扩建,如何能在长达两年的建设期中,让学生老师们免受施工困扰?如何让过渡校园成为学生们的美好记忆?让建造实施能成为城市的文化事件、创新之举?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采用了高品质腾挪(过渡)校舍就近安置的策略——“诺亚方舟计划”,全国首创校舍腾挪模式,顺利完成以梅丽小学为突出代表的多所腾挪校舍建设工作。使用新型轻型建筑产品,利用零星土地资源,提供高品质过渡期校舍,提供了复杂问题一揽子解决的“福田样本”,受到建筑专家、教师、家长广泛好评。
梅丽小学位于上梅林中康路黄祠巷85号,占地10080平方米,原校舍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有教学班28个,学生近1700名,教职工87名。梅丽小学腾挪校舍在不足7500平方米的用地上,安置了同样多的老师和同学,它排布5500平方米的建筑物,而空间更加灵动敞亮,活动、运动区域也毫不欠缺。
时间
2020年11月21日(周六)13:45-17:30
地点
深圳市少年宫
石厦小学
特邀嘉宾
校舍导览
张勋
石厦小学 设计师
关于石厦小学
石厦小学设计的挑战,是在多层高密度的条件下,维系一个合宜的空间尺度,调控建筑与自然的交错,让小孩与院落、大树与草地一起成长。设计面对面积需求、层高和场地限制的挑战,以多元形式的户外空间贯穿垂直的功能划分,上层为行政办公,中层为教学组团,下层为公共功能。中层的教学空间从基本的班级单元开始,结合走廊共享空间形成班群。三个楼层组团叠加,低年级靠近操场,高年级靠近天台。
校园设计着重建筑与自然交错穿插的剖面关系,开放地面和连续屋顶保证了每个相叠的功能组团都有充足的户外空间,创造出立体庭院和穿插的户外活动,成为深圳新一代的高密度垂直复合校园原型。
垂直贯通整个校园的大坡道从屋顶一路延伸,穿过中层教学区。屋顶坡道连接到不同高程地面的不同功能。既是学校的主要上下流线,也是各种可能活动的发生场所。
时间
2020年11月29日(周日)13:00-14:30
地点
新洲小学
特邀嘉宾
校舍导览
林瀚坤
东意建筑 项目负责建筑师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后
关于新洲小学
新洲小学在具有30多年历史的原小学原址重建,规模36班,容积率达到2.7。建筑师希望打破环境质量和建筑容量的二元对立,提出“叠园”概念,旨在解决原有学校容量不足、活动场地缺乏、城市交通冲突等问题,创造亲近自然的高密度校园,探索高容量学校新模式。教学楼采用双庭院的布局,尊重原校园庭院空间和邻里关系的集体记忆;运动场馆、图书馆、报告厅等公共功能提供了社区共享的可能性。
垂直设计创建立体化的公共活动场地,各层穿插各种活动平台创造课间活动空间及室内外互动的多样化教学可能性,同时通过立体的绿化系统把自然引入到建筑各层。利用生态设计,通过降噪立面构件、雨水收集、立面绿化等技术策略为绿色校园提供实施保障。